國際規范化組織(ISO公布了ISO14001ISO14004等5個標準,ISO14000系列規范是一套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先進的管理規范,同時也是實施清潔生產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實施該標準的根本目的通過它與貿易的緊密聯系,吸引和引導企業自愿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并有效實施,提高企業或組織的環境管理水平,減少污染物產生與排放,合理利用能源、資源,最終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狀況。
10年來ISO14000規范的推行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管理實踐證明,實施對于推動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可持續發展有較大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3個方面。
二是推動了清潔生產的發展。清潔生產是走可繼續發展之路和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國《清潔生產促進法》規定,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都必需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近期,提高原材料、能源利用率,生產過程中預防污染的發生,實行生產全過程控制是實施清潔生產戰略的目標。建立和運行環境管理體系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 ISO14001從管理體系的高度強調了污染預防,環境方針、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運行控制、糾正與預防措施等體系要素中都貫穿了污染預防的原則。依照這一原則建立起的環境管理系統,推動企業從根本上實現污染預防和環境行為的繼續改進,推動了企業開發清潔產品、采用清潔工藝、采用高效設備、綜合利用廢物的工作。
各級環保部門在推進ISO14000系列規范工作中,積極研究我國現行的環保制度如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等與ISO14000規范實施的結合問題,其中局部研究效果已經在日常的環境管理工作中予以推行。例如,曾經廣泛實施的由地方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出具環境維護守法證明,設立現場觀察員等措施,為中國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規范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也是認證工作與日常環境保護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有機結合的良好范例。
自從1999年啟動ISO14000國家示范區創建活動以來,已經批準的32個示范區,科學管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質量改善、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創立工作的實施,豐富和充實了開發區環境管理的手段,使開發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管理由單純強制指令型逐步向強制指令型和指導參與型結合的管理方式發展,做到政府管理、企業參與,變被動治理為主動防治,形成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新機制,對優化管理資源配置、降低管理本錢,提高管理效率,加快開發區及風景名勝區等環境管理國際化進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國環境保護近20多年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耐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劇,核輻射環境平安存在隱患。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未來15年,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繼續增長,環境維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為了完成十一五環保目標,各級環保部門在多方面開展了卓有效果的工作。2006年,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167萬人次,檢查企業72萬多家,檢查工業園區1900多個、園區企業近3萬家,立案2.8萬件,查處違法企業4000多家。受到查處的企業中,有一些是通過ISO14001認證的企業。這說明個別企業并未按照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范,遵守國家的環境法律、法規。同時也說明,實施ISO14000規范單靠認證認可機制難以保證認證質量。要有效解決此類問題,必需利用現行的環境維護機構和監督管理渠道加以監督,才干保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有可靠的質量,降低環境認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