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欣欣) 《北京市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2025年)》日前出臺,16條政策重點瞄準解決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五個方面問題。在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工業和信息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對該行動方案進行解讀。
根據行動方案,北京將重點提升高質量行業數據供給能力,支持建設一批高質量工業數據集。支持企業加快開展工業數據采集、匯聚、清洗、標注等工作,推動形成一批高質量工業數據集。鼓勵企業用好人工智能數據沙盒制度,給予“首用免費”支持政策,讓工業數據參與模型訓練,形成“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的數據供給能力。通過數據要素示范獎勵政策,對工業數據“首登記”“首入表”“首交易”“首開放”給予資金支持。
同時,重點提升行業大模型基礎能力,培育頭部行業大模型和通用智能體。支持企業開發部署行業大模型,結合模型API調用量、服務企業數量、權威基準測試排名等指標,對具有行業推廣性的大模型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的算力補貼。支持構建高性能通用智能體,結合日活量、日均啟用次數等指標,對于具有行業推廣性、顯著提升制造業效率和優化生產管理的通用智能體,對其運營所產生的算力成本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的算力補貼。
北京將重點提升模型應用服務能力,增強大模型仿真驗證和智能安全保障能力。支持企業面向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環節,搭建行業仿真驗證平臺,對搭建具有行業通用性仿真驗證平臺的市級產業創新平臺,參照《市級產業創新平臺管理辦法》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支持企業建設模型安全靶場,并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安全保障平臺給予最高3000萬元支持。
重點提升智能產品產能,提高裝備、產線、工廠等多層級的智能化生產能力。在單機裝備層面,支持企業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裝備的研發設計水平,并通過“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政策給予支持。
本市還將重點提升復合型人才供給,強化人才培養和技術咨詢服務。支持設立“AI+工業”階梯式課程體系,支持有條件企業建設實訓基地,面向工業企業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