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魏德齡/文)“解決問題,創造世界”這是在Qorvo官網上的一句話。展望未來的智聯時代,無論是更快更好的無線傳輸,還是更智能的工作與生活,或是數據中心的算力穩定,Qorvo都正在先于技術落地,解決難點問題。
不久前舉行的Qorvo2025媒體日上,該公司的發言人們相繼介紹了Wi-Fi 8、UWB、Matter、PMIC等一系列技術的未來走向與挑戰,而Qorvo也通過對應的技術化挑戰為機遇,將問題先于部署落地前一一解決。
Wi-Fi 8技術的最新進展
目前全球Wi-Fi設備總出貨量為459億個。其中對于Wi-Fi 8而言,其新特性正在浮出水面,并預計在2028年開始鋪貨。其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升級側重點,相較于Wi-Fi 6的High Efficiency、Wi-Fi 7的Extreme High Throughput,Wi-Fi 8沒有繼續專注于吞吐量的提升,而是選擇了Ultra High Reliability,即高穩定度。
也就是說,Wi-Fi 8并沒有追求更高的頻寬或吞吐量,而是目標提供一個更穩定、更少延遲的無線網絡環境。基于此,Wi-Fi 8引入多項新技術,顯著提升網絡性能與效率。包括dRU、Co-SR(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Co-BF(Coordinated Beamforming)、Co-TWT(Coordinated Target Wake-up Time)等已確定會被納入規范。Multi-Link將繼續保留在Wi-Fi 7和Wi-Fi 8中,Multi-AP、NPCA、IDC等功能目前還在討論階段,尚未正式納入Wi-Fi 8標準應用,但部分主芯片廠商提出會支持這些功能。
Wi-Fi 8的新功能也讓FEM在設計中遇到了新的問題,例如需要兼容2.4GHz、5GHz、6GHz越來越多的頻段,還要避免頻段間的干擾。為實現更有效的溝通,Wi-Fi 8還需要支持更多的發射模式,如High power、Middle power、Low power等,這就要求FEM具備支持多種不同發射模式的能力。
溫度傳感也是Wi-Fi 8遇到的新問題,越多的連接通路意味著越大的功率消耗,也讓設備發熱問題凸顯,而射頻器件對于溫度又非常敏感,可能造成頻率的遷移。Qorvo選擇在器件上引入Thermal Sensor(溫度傳感器),讓FEM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進行補償,使整個系統更加穩定。
Qorvo還通過非線性FEM配合DPD技術,大幅提升了Wi-Fi設備的功率效率,為路由器等多通路設備提供顯著節能效果。比如從Wi-Fi 7后,前端射頻器件慢慢從傳統線性的放大器轉換為非線性放大器,通過與頭部主芯片廠商共建DPD(數字預失真技術)算法庫,可以有效降低整個系統的功耗。以一個12路的AP來講,約可以降低6W功耗。
另外,隨著Wi-Fi正在與藍牙、UWB、Matter等其他連接標準在單一設備中呈現出整合的態勢,Qorvo具備的PA與濾波器研發能力,正在優化未來Wi-Fi 8的產品設計,能夠更好地避免不同無線方案互相干擾。
“其實,Qorvo從2017年開始就已經將濾波器整合到FEM中,在未來Wi-Fi 8時代,我們會考慮將濾波器整合在iFEM的整體設計里。”Qorvo亞太區無線連接事業部高級行銷經理林健富在媒體日還談道,Qorvo還正在思考未來Wi-Fi設計的簡化,通過提供完整Wi-Fi的解決方案,包括濾波器、開關、FEM、PA等,提供一站式服務。
UWB:降低開發門檻
隨著全球知名的高端手機品牌已經有集成UWB的手機品牌在市面上銷售,預計UWB在手機中的滲透率也將會逐步提高。同時,蘋果、三星和摩托羅拉均推出了自家的Tag類產品,這意味著UWB的相關配件產品也將迎來新的增長階段。另外在汽車領域,UWB也正在成為安全的數字車鑰匙解決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定位、安全接入、雷達成為目前UWB最顯著的三個用途,也在推動UWB應用到更多不同領域。例如在安全接入方面,在智能家居的應用中,可以通過人員位置的偵測來自動調節室內燈光,并配以音樂。也可用作室內導航和軌跡追蹤;亦或是在工廠或礦山中實現機器車的導航。在雷達方面,UWB雷達既能檢測室內人員心跳,又能實現車內遺留幼童或寵物的檢測。
Qorvo自2014年推出首代DW1000芯片至今,UWB產品線已迭代十年,DW1000開發板的申請數量已經超過10萬片。還有2019年推出的DW3000及QM33系列,所有芯片都已超過千萬片量級的出貨水平,模組出貨量也突破百萬級。
進入2025年,Qorvo發布了第三代UWB產品QM35825。除了UWB收發器,還集成了MCU、FEM(前端模塊),該芯片采用“單發/三收”架構,將鏈路預算(Link Budget)提升至最高104dB,測距精度達5厘米,測角精度達2度,不僅簡化了客戶設計流程,更可以適配工業雷達等場景。
Qorvo資深市場經理俞詩鯤補充,Qorvo可以提供符合車規與工規標準的UWB芯片,且還會進一步開發模塊產品,幫助客戶解決在射頻和天線方面的難點,降低設計門檻。軟件生態方面,Qorvo支持國際標準協議棧,并兼容TWR(雙向測距)、TDOA、AOA等核心算法。
Matter:多連接技術
Matter同樣是一個近年來大熱的協議,不僅具有很好的無縫互操作性,還簡單易用,并具備較好的安全性。在客戶側,Matter也能夠加速產品的創新想法,還擁有很高的生態兼容性。Matter在技術層具備這一解決互聯互通問題的潛力,客戶也期待設備能兼容多個生態,如兼容蘋果、Google、華為等生態,避免額外配置。不過,雖然多生態兼容目前進展有限,但Matter具備靈活的接口,有助于多生態融合。因此來看,Matter的這些特點能幫助構建底層構架,能減輕開發者負擔,使其專注于應用創新與用戶體驗提升。
不過Matter的導入挑戰在于兼容性。Matter作為智能家居生態中的新來者,首先需要考慮便是兼容客戶手上已有產品的各種協議,例如Zigbee、低功耗藍牙、Matter-over-Thread,甚至還有一些私有協議。Matter與現有協議的融合讓方案變得復雜,更多的芯片對物料管控、生態鏈都會造成困擾。另外在開發過程中還要考慮多個網絡共存時的兼容性問題,斷聯或數據丟失都會影響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體驗。
Qorvo通過“多連接”技術來幫助客戶實現兼容目標。首先,Multi-Radio多射頻技術支持BLE、Zigbee和Matter等信號同時傳輸,無需切換時序,避免通信盲點。其次,Multi-Channel多通道技術允許最多三個802.15.4信道并行使用,實現Zigbee與Matter連接同時在線,避免信道沖突導致斷連。最后,Qorvo支持天線分級,可提升最多6dB的額外射頻容量,并具備優秀的Wi-Fi共存控制。這些特性均由硬件實現,簡化開發,避免操作系統維度上的調度問題。
“如果不用Qorvo的芯片做,傳統方式可能需要三顆芯片。但是如果用了Qorvo最新的支持多連接的芯片,一顆芯片就可以完成多協議的路由器設計。”Qorvo資深市場經理俞詩鯤表示,Qorvo多連接的協議,同時支持Zigbee和Matter,可以讓客戶實現無縫連接。以QPG6200系列為例,其憑借Qorvo獨有的ConcurrentConnect™技術,能夠同時在不同信道上支持BLE、Thread、Matter等多種連接協議,兼容舊有Zigbee/Thread網絡,具備MAC層獨立信道管理能力,避免沖突與丟包。
智算中心:集成PLP功能的PMIC
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涌現,數據中心的算力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作為存儲數據的SSD來說也迎來需求的上升。而與日常很多人所使用的消費級SSD不同,用于數據存儲的企業級SSD需要更強的可靠性,由于數據中心在7*24小時不停運轉,也就需要更長壽命來支撐,且傳輸率要變得更高。這還引出了一個重要的獨特特征:“掉電保護(PLP)”功能。
Qorvo應用經理張俊岳表示,掉電保護是企業級SSD的必備要求。Qorvo的PLP技術通過輸入正常時給儲能電容充電,輸入能量丟失后,存儲能量在毫秒級接管電路并維持工作,為SSD主控及緩存提供充足時間備份數據,保證數據完整性。同時,數據中心配備電池式不間斷電源,雙重保障數據安全。
為此,Qorvo推出了高度集成的電源管理方案ACT85411與ACT85611。與市場上的分立方案相比,Qorvo的集成方案明顯地優化了外圍器件布局,降低了元器件的數量。
除了高集成度,該解決方案的核心特性還包括:可靠性,通過創新性的電容健康監測系統實現,實時診斷儲能電容狀態并在異常時觸發預警,確保突發掉電場景下后備能源的穩定供給;其次,通過對電容容量進行監測,從而精準量化儲能元件性能,消除傳統設計中為補償測量誤差而過度配置電容的冗余成本;第三,可編程通用輸入輸出接口(GPIO)提供多模式配置能力,支持系統復位控制、主控通信協議、故障中斷信號等靈活定義;第四,SoC供電電源軌的動態響應性能得到優化,即在大量數據吞吐期間維持電壓的穩定,間接提升了數據的傳輸率。
從家庭、工作場所的每一次數據連接,到工廠、礦井中的室內運動追蹤與物流管控,再到數據中心的存儲保障。Qorvo不僅看到了技術發展的脈絡,也正在著手解決一個又一個部署落地難題。而這也印證了官網的那句話語——解決問題,創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