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雄(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在谷歌2025年開發者大會上,AI智能體成為絕對主角。從Alpha Evolve這一能自我進化的數學難題克星,到Project Astra這個可主動調用工具的多模態智能助手,谷歌正通過AI智能體重新定義搜索的邊界。搜索引擎的AI化革命,本質是互聯網從“人適應機器”到“機器適應人”的范式轉換。在這場變革中,傳統巨頭與新晉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谷歌的生態整合、OpenAI的技術激進、垂類應用的場景深耕,共同繪制著行業新版圖。當搜索不再只是“找答案”而是“解決問題”,這個萬億級市場正孕育著比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劇烈的格局變化。
傳統搜索市場長期由谷歌、百度等巨頭主導,但AI大模型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一穩態。微軟試圖通過Bing整合ChatGPT實現彎道超車,而百度文心一言用戶規模突破3億,日均調用量達5億次,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更值得關注的是,Perplexity(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公司)、秘塔AI等原生AI搜索工具異軍突起,前者估值接近30億美元,后者通過垂直領域深耕快速積累用戶。
這種競爭格局的演變呈現三大特征。首先是技術分層加劇。頭部企業憑借算力和數據優勢構建技術壁壘,如谷歌AlphaEvolve突破了56年無人解開的數學難題,百度文心大模型4.0 Turbo的多模態能力,而中小廠商只能聚焦細分場景;其次是生態爭奪白熱化。傳統搜索引擎通過整合自有內容生態鞏固優勢,百度戰略投資知乎、果殼網構建內容閉環,谷歌則通過Project Astra打通YouTube、Gmail等服務實現場景聯動。第三是入口價值重構。AI搜索正從工具升級為流量入口,字節跳動豆包平臺月活達5600萬,智能體數量超800萬個,微信、抖音等超級APP也通過嵌入AI搜索功能爭奪用戶時長。
在此情況下,搜索行業競爭正從“流量爭奪”轉向“心智占領”。傳統搜索引擎的護城河建立在海量網頁索引與精準關鍵詞匹配之上,而AI Agent的介入徹底打破了這一規則。谷歌推出的“AI模式”通過“查詢扇出”(query fan-out)技術將用戶問題分解為子任務,調用多模態工具實現深度信息整合,其運行邏輯已與Perplexity、ChatGPT等新興AI搜索工具趨同。這種轉變使得行業競爭焦點從鏈接排序算法轉向智能體的問題解決能力——誰能更精準理解用戶意圖、更高效調用工具鏈、更自然地完成復雜任務,誰就能占領用戶心智。
數據顯示,Safari瀏覽器中谷歌搜索量出現20年來首次下滑,而Perplexity等初創公司用戶量激增,印證了用戶行為模式的遷移。蘋果計劃在Safari集成第三方AI搜索的動向,更預示著傳統搜索引擎的流量壟斷優勢正在瓦解。AI智能體的出現正在改寫搜索引擎的底層邏輯。例如,谷歌Project Astra通過多模態交互,可在用戶修車時同步調取手冊、教學視頻并聯系店鋪確認配件庫存,這種“搜索+執行”的閉環體驗徹底顛覆了傳統搜索模式。
這也導致搜索行業的傳統廣告模式受到沖擊,訂閱制和企業服務將成為新方向。Perplexity在嘗試付費訂閱后,最終選擇回歸廣告模式,但強調“廣告質量”而非數量;百度則通過千帆平臺向企業提供API服務,至2023年底客戶數已達8.5萬,開辟了B端收入來源。搜索結果從“網頁列表”升級為“知識產品”。百度文小言不僅提供答案,還能生成PPT、潤色文檔,Perplexity則通過整合學術數據庫提供結構化研究報告。這種從“信息檢索”到“價值創造”的躍遷,使得AI搜索的附加值大幅提升。
盡管AI搜索前景廣闊,但仍然存在三大挑戰不容忽視。第一是技術瓶頸有待突破,AI幻覺問題依然存在,在專業領域搜索中可能提供錯誤答案。谷歌AlphaEvolve雖能解決數學難題,但在處理模糊語義時仍顯吃力。第二是倫理風險需管控,數據隱私和算法偏見成為達摩克利斯之劍。當AI智能體開始“主動觀察”用戶環境(如通過攝像頭識別作業錯誤),數據隱私與算法倫理問題愈發尖銳。三是生態協同成為關鍵競爭因素。搜索引擎需與硬件、內容、服務提供商構建共生體系。微軟Bing與Edge瀏覽器的深度整合,百度文心一言接入三星手機,都是通過生態協同提升用戶黏性的典型案例。
此次谷歌開發者大會釋放的信號清晰而強烈:AI智能體正在重塑搜索行業的底層邏輯。傳統搜索引擎若不能在技術迭代、生態構建和商業模式創新上實現突破,將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但與此同時,技術倫理、數據安全等問題也亟待解決。未來的搜索競爭,將是技術能力、生態協同與社會價值的綜合較量。只有那些能在效率提升與風險管控之間找到平衡點的企業,才能在這場變革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