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兩項“電子指令”今年開始發威,廣東不少輸歐相關產品受指令影響出口大幅下滑。正當企業和政府急謀對策之際,歐盟近期又筑起一道新的“綠色壁壘”。記者從廣東檢驗檢疫局獲悉,歐盟已經確認,要求各成員國最遲在2007年8月11日前制定對相關產品的具體化要求并轉化為本國法規,以確保“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指令)得以有效運作。種種跡象顯示,歐盟這項主要針對能耗產品的指令執行已經進入“倒計時”。
十余類相關產品出口受阻
據介紹,EUP指令首次將“生命周期”理念引入產品設計環節中,旨在從源頭入手,在產品的設計、制造、使用、維護、回收、后期處理這一周期內,對用能產品提出環保要求,全方位監控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指令的實施將促使生產商采用先進的環境化設計技術來生產用能產品,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對某些有害物的使用量最小化,并使排放到環境中的排放物最少,從而達到減少環境破壞以及保護資源的目的。
檢驗檢疫相關人士介紹,EUP指令涵蓋的產品范圍非常廣泛,原則上包括所有投放市場的用能產品,生成、轉換及計量這些能源的產品(不包括運輸工具);以及用于裝入用能產品中、并在市場上獨立直接銷售給最終用戶的部件。
據悉,中國市場上的電子產品、熱水器、電動發動機系統、住宅及第三產業的照明設備,以及暖氣、通風和空調系統將是首批須符合標準的產品類別。廣東十余類相關優勢出口產品極有可能受阻歐盟市場。
我企業疲于應對各類指令
歐盟WEEE、RoHS兩項“電子指令”殺傷力越來越明顯,今年7月1日,RoHS指令正式實施,廣東1500余家的企業出口受阻,直接受影響出口額超百億美元。據海關統計,廣東不少家電、電子產品如冰箱、筆記本電腦等,今年上半年對歐盟出口均呈大幅下降,部分品種降幅更高達50%以上。如今,“第三項”環保指令又將接踵而至。珠三角不少制造商叫苦不迭。
中山檢驗檢疫部門一項摸底調查顯示,在“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古鎮,大多數企業對RoHS指令剛剛有所了解,但對EUP指令則十分陌生,廠家在生產設計開發時僅考慮燈飾的質量、外觀、款式是否合乎客戶要求,而對于產品生命周期中的環境因素,一向未納入考慮。一些企業則談“指令”色變,他們紛紛表示,名目繁多的“指令,使產品在獲取信息、設計、制作、認證等環節都要承擔不少的額外費用,產品輸歐成本大為增加,一些設計能力差、技術落后、規模較小的企業,很有可能因缺少應對技術和資金而出口無門。
及早正視不要再重蹈覆轍
EUP新指令實施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專家表示,各相關企業不應再重蹈WEEE和RoSH指令消極被動的覆轍,應該盡早采取應對措施。一方面及時了解各歐盟國EUP指令的主要內容,結合自身產品缺陷進行“查漏補缺”;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產品環保性能。
廣東檢驗檢疫部門則稱,將繼續加大對出口企業應對歐盟新指令的扶持力度,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研究、探討、跟蹤、宣傳歐盟EUP框架法令的進展情況,借鑒國外有關能效標準,做好評議工作,引導企業加強對節能、環保產品的指導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