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保障
由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要求全員參與,實施過程中需要完成很多工作,所以,任何企業都要充分準備,合理計劃,明確各項任務并作出資源保證。
1.明確職責
小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企業實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首先要明確最高管理者的責任,并在工作計劃中明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主要事項之一,把保護員工的安全與健康納入到企業管理決策中,承諾為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及有關活動提供支持,并保證履行職責。結合《安全生產法》的要求,企業最高管理者的安全職責至少包括:
(1)對安全管理工作作出正式承諾,并履行承諾;
(2)為安全生產提供充足的資源;
(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保證實施;
(4)建立和落實崗位安全職責。
根據小企業的特點,對于各崗位的人員要建立文件化崗位職責,并明確全體人員工作過程中安全責任,包括:如何保證安全作業、設備安全運行、緊急情況的處理等,并傳達到有關人員。
2.配備必要的資源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可有效規范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改善安全健康績效。為保證達到實施體系的目的,企業必須提供體系所需的資源,包括人、財、物等各個方面。
在建立和保持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過程中,為保證體系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企業必須明確專門的人員負責體系建立和維護。
企業如果具備足夠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能力和知識,有關的工作可以由企業獨立完成;如果自己不能勝任,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各項工作可全權委托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或機構提供相關服務,如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咨詢機構、注冊安全工程師或有能力監管本企業安全健康工作的其它企業等。
(二)初始評審
為建立適合企業自身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企業應通過初始評審過程,全面掌握本單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現狀,為企業持續改進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確定基準。初始評審的工作過程要文件化。
初始評審主要是對現有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狀況進行評價,具體內容如下:
1.收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對其適用性進行確認,對遵守情況進行調查和評價;
2.對現有的或計劃的作業活動進行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確定現有措施或計劃采取的措施是否能消除危害或控制風險;
3.對本企業所有現行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規章制度和程序進行清理,包括現有的安全健康運行記錄;
4.對現行的安全資源情況是否滿足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評價;
5.分析以往的事故情況以及職業病包括同行業資料,以及員工健康監護資料等相關資料,如人員傷亡、職業病、財產損失的統計和趨勢分析。
為保證初始評審的充分性和準確性,初始評審的各項工作都要進行有效組織,要成立初始評審工作專門組織。
初始評審的最終結果是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立和保持的重要依據。
(三)危害辨識、風險評價
1.總則
危害辨識、風險評價是體系建立與運行的基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各項職能都是以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結果為依據,無論是初次建立體系還是保持體系,企業都應按要求定期和及時開展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危害辨識、風險評價過程就是對企業生產過程中所有的危害進行辨識,并逐一進行評價,確定出風險控制的重點,為制訂控制措施提供依據。
為確保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工作的規范性和系統性,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對如何實施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進行描述,但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的差異會有所不同,管理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工作職責;
(2)對辨識評價人員的要求;
(3)辨識對象;
(4)選擇辨識和評價的方法;
(5)實施危害辨識和評價的程序;
(6)確定風險控制重點;
(7)制定控制措施;
(8)辨識、評價結果控制和管理。
2.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的步驟
(1)辨識危害
結合小企業生產的規模和特點,作業單元劃分可按工作崗位辨識出各作業單元生產過程可預見的危害。
(2)風險評價
在考慮現有控制措施的條件下,對辨識的危害進行風險評價。
(3)確定本企業風險控制的重點
根據企業自身生產和管理的特點,結合法律法規的要求,確定重點控制的風險。
(4)確定風險控制措施
根據重點風險控制的要求和控制措施制定的原則,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5)評審風險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將風險降低至可承受的程度
對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后的殘余風險,按以上步驟進行重新評價,判定其可承受的程度。
3.危害辨識、風險評價方法的選擇
小企業的生產活動涉及較多的領域,生產工藝多種多樣,為保證生產和管理活動中的風險能夠得到充分的辨識和評價,應選擇合理的危害辨識和評價方法。
考慮到小企業生產的特點,危害辨識、風險評價應充分利用專家的經驗,主要是通過專家判斷的方式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對于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復雜設備設施,采用系統風險的分析和評價方法進行辨識和評價,結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常用的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方法可以選擇安全檢查表、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矩陣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等。
4.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的實施
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工作是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參加人員應該具備相應能力并具備相關經驗。小企業的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工作應有組織進行,成立工作組,成員組成要考慮安全管理、工程技術、設備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人員。
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的結果應形成文件,作為企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
小企業在開展危害辨識、風險評價時,必須保證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過程全面、合理和充分。危害辨識、風險評價應考慮:
(1)使用的設備。如起重、運輸、高壓設備等高危險設備;
(2)人員情況。如作業人員的能力、接受教育以及個人行為,還應考慮作業現場非本企業的人員進入現場的情況;
(3)工作環境。如有毒有害氣體、低溫、高溫、潮濕、粉塵、噪聲、輻射等;
(4)生產活動。如動火、高處作業、有限空間進入等;
(5)使用的物料。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性等。
(四)文件化體系的形成
1.文件化的范圍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求通過文件化的形式表述,文件的形式根據企業的實際可采用文本或電子形式。按照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準則的要求,結合小企業的實際,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可包括職業安全健康方針和目標、職業安全健康崗位職責、與重點職業安全健康風險有關的生產活動的程序、作業指導書和其它內部文件等。
小企業體系文件要適合企業的要求,并滿足管理的需要,文件的層次和結構盡量簡化,文件的數量遵循有效和最小化的原則。在編制文件過程中應考慮將現有適用的各類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文件納入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系統,具體文件的內容要考慮現有管理的水平、員工的素質、生產過程的特性,文件應便于操作和實施。小企業如果尋求認證,體系文件還要符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準則的要求。
具體來講,小企業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安全健康方針的管理;
(2)危害辨識、風險評價;
(3)崗位職責;
(4)培訓、意識和能力;
(5)協商和交流;
(6)文件和資料控制;
(7)應急與響應;
(8)績效監測和測量;
(9)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
(10)審核和評審;
(11)設備管理;
(12)相關方管理;
(13)危險物品管理;
(14)現場作業安全管理;
(15)員工安全健康管理;
(16)勞保用品管理。
但不同的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生產特點和要求進行增減調整。
2.文件的內容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管理文件的內容要求應根據具體的活動和目的,包含做什么(what)、為什么這樣做(why)、誰來做(who)、何時做(when)、何地做(where)以及如何做(how)等方面。
為了便于編制和協調,體系文件按統一的表達形式進行陳述。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結構推薦如下:
(1)目的
(2)范圍
(3)術語(如需要)
(4)職責
(5)控制要求
(6)相關文件和記錄
為保證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的識別、批準、發布和撤消以及職業安全健康資料得到有效控制,對體系文件和資料應明確控制的要求,確保所有崗位都能得到有關文件和資料的現行有效版本和防止作廢版本的使用。